中经视野首页研究报告中经榜

销售成本飙升,80%靠贴标采购,上海贵酒胜算几何?

2023-05-26 11:52

文 / 每日财报   编辑 / 庄梅

字号

  1-1.jpg

       虽然岩石股份的净利润和现金流数据并不乐观,但它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年营销费用高达4.5亿元,同比增长222.48%,几乎占当期收入的40%。

  2023年,白酒行业进入疫后复苏渠道。浙商、华泰等多家券商指出,2023年白酒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和周期上升。但实际情况是分化强烈,酒类企业之间的排名竞争日益激烈。

  以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为例。对于这家依靠大股东收购葡萄酒公司,2018年跨境进入酱酒领域的公司来说,2022年营收增速短暂大幅增长后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40%。

  《每日财报》指出,上海贵酒高举高打,去年营销费用高达4.5亿元,同比增长22.48%,几乎占当期收入的40%。但是对于一个基本功还没有练好的酒企来说,这么高的营销真的能赢得好口碑吗?

  喜欢“改头换面”

  岩石股份(600696)可能是A股中最令人困惑的公司。历史上,公司名称多次发生变化,被投资者誉为“更名之王”。直到现在,其证券简称为岩石股份,但其公司全称也被称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多个商标存在侵权纠纷,监管部门尚未批准其证券简称的变更。

  据悉,自1993年上市以来,岩石股份先后以福建豪盛、利嘉、多伦、匹马为公司名称,主营业务也轮流发生变化,涉及房地产、矿产、互联网、金融等各个时期的热门赛道。

  从互联网到金融......堪称“追风少年”、大多数协同作用都无法判断。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岩石股(上海贵酒)被许多投资者戏称为A股“更名之王”,并一直怀疑其“资本票”的投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战略摇摆,是灵活还是日夜?主要业务是什么,它能持续多久?

  现在,这家公司开始涉足白酒。从匹马到岩石股份,再到上海贵酒,他们一直在继续换壳的故事。这次进入白酒行业会是又一次收获投机吗?他们的白酒棋局还能持续很久吗?

  白酒妖股or “裸泳者”?

  几度易主之后,岩石股份于2018年将公司主营业务锁定在酒类行业。

  2018年初,岩石控股股东上海存硕实业收购贵州仁怀酒厂酒业有限公司,成立贵酒业有限公司。同年12月,岩石股份收购了贵州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5%的白酒销售在线平台股权,以进入白酒销售行业。

  岩石股份进入酒行业是“酱酒热”的节点,但从收购目标来看,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喜欢通过控股股东或相关交易整合内部资源。这表明,岩石股份是一家资本化思维的企业,与许多白酒企业有着不同的工业经营态度。

  据《每日财报》统计,岩石股份(上海贵酒)正式涉足酒行业仅两年多,初始业绩增长非常明显。2021年,新上海贵酒营收约6.03亿元,同比增长656.81%,净利润约6192.8万元,同比增长671.99%。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2022年上半年,上海贵酒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118.84%,净利润3659.84万元,同比仅增长5.08%。

  下半年,上海贵酒增收不增利进一步加剧。2022年全年,上海贵酒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80.9%,但净利润3724.4万元,同比下降39.86%。

  面对商业困难,上海贵酒要想成为酱酒的龙头品牌,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1-2.jpg

  白酒“基本功”还未练扎实

  对于半路出家的上海贵酒来说,白酒的“基本功”是目前最缺乏的短板。

  一是生产能力水平。白酒行业:5000吨是酱酒企业的“生存门槛”,2万吨是“主流酱酒企业”的进入门槛,5万吨是“一线酱酒企业”的门槛。上海贵酒酱酒生产能力主要来自贵州高酱酒业公司,规划生产能力1500吨,实际生产能力1600吨。目前正在推进年产3000吨的技术改造和扩张。

  这意味着公司离生存门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自身产量有限,上海贵酒依靠外购基酒或研发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年,岩石酱酒产量为678.8千升,同比下降16.3%,销量为1733.8千升。结合库存计算,2022年外采量达到1202千升,占80%。浓香型葡萄酒和果酒全部依靠外采,共3000多千升。

1-3.jpg

  上海贵酒能保证其酱酒产品的质量吗?这也是市场质疑的关键点。

  二是品牌层面。如今,上海贵酒和贵州贵酒正在争夺“贵”品牌商标的所有权。作为白酒中的“贵州老字号”,贵州贵酒的“贵酒”品牌一直深入人心。进入白酒市场仅4年的岩石股,在推出产品时经常使用“贵酒”品牌进行宣传,引起了贵州贵酒的不满。虽然2020年3月,法院裁定上海贵酒及其关联方败诉,不能使用“贵”字,但岩石股份与上市公司无关,拒绝执行。今年2月,贵州贵酒集团再次提起诉讼,双方商标侵权纠纷仍在审理中。

  商标侵权纠纷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上海贵酒的“身份”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贵”姓纠纷毕竟是一个隐患。一旦“贵酒”名称被禁止,在这个品牌推广上投入巨资的上海贵酒将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上海贵酒面临着高端品牌发展缓慢的问题。年报显示,2022年上海贵酒高、中、低端产品销量分别为384.97千升、1348.86千升、3198.77千升,中低端产品占产品销量的绝大多数。其中,低端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32.65%,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为89.92%,高端产品发展速度不如低端产品。

  因此,对于上海贵酒来说,证券简称更名和商标确认只是最简单的一步,未来还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弥补。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经视野立场!(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相关推荐

评论(0)

我要跟帖
已输入0
发表
新评论

880047

阅读

270

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中经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