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野首页研究报告中经榜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领先,大周期复苏下看好行业业绩弹性

2023-11-18 04:57

文 / Wind万得   编辑 / 庄梅

字号

 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保持全球领先

 11月17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了1月至10月的船舶统计数据。1月至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456万吨,同比增长12%;新订单量为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截至10月底,手持订单量为1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

 1-10月,我国船舶出口额为2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在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85.7%、94.1%和93.8%。目前,我国造船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造船完工量、新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保持全球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新造船价格持续上涨。据克拉克森报道,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已达到176.22点,是自2018年12月177.97点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20年底增长36%,比今年年初增长9%,仅比2008年8月191.51点的最高纪录低8%。

5-1.jpg

 (图片来自:海洛创意)

 今年9月,多艘细分船报价再创新高。与2020年底相比,23000TEU集装箱船单船价格已从1.42亿美元上涨至2.3亿美元,累计62%再创新高;自2020年底以来,17.2万cbm大型LNG船价格累计上涨42%;自2020年底以来,9.1万cbm大型LPG船累计增长55%,VLCC油轮累计增长50%,好望角干散货船累计增长38%,船价持续保持高位稳定。截至今年10月,各类船舶价格指数均呈上涨趋势。浙商证券表示,船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预计未来船舶价格将继续上涨。

 全球大周期复苏,行业业绩弹性大

 从全球需求来看,在更新需求的支持下,全球新造船市场仍将保持高度活跃。德邦证券表示,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消费清洁转型的加快,LNG船舶、PCC等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将成为新需求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一些老船即将到达拆解船龄,日益严格的国际海事规则和即将到来的航运碳税进一步提高了船舶加速拆解带来的更新需求。

 供给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标(CCI)878点,同比增长22.5%,环比增长10%。10年来首次突破800点,说明船企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充分,产能利用保持较高水平,降低了造船能力的供给。近两年,造船厂相继重启产能,但短时间内难以明显影响市场。

 从市场表现来看,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上周五,在大型制造业中,今年表现最好的指数是造船业增长13%、汽车零部件(申万)涨幅11%、船舶制造业增长8%、汽车(申万)涨幅8%、长江工程机械指数涨幅3%、申万半导体指数涨幅0%。在大型制造业中,船舶制造业年涨幅领先。

5-2.jpg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国金证券指出,目前全球造船业大周期复苏,扩大需求+替代需求共振。一方面,随着周期的临近,造船业20年周期和2021年海运景气度大幅回升,全球新接船订单按万载重吨统计同比增长97.2%,创2013年以来新高。另一方面,格局优化,全球产能基本清理,世界造船看中国。目前,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占全球造船市场份额的50%,国内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22年,中国6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十。

 对于未来的行业前景,浙商证券表示,随后的干散船作为股票最大的主要船型,BDI指数的上涨可能会带来新的和替代需求的加速。考虑到该指数受全球宏观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该指数明年上涨存在不确定性,该机构判断新订单增长可能放缓;但由于供应收缩和生产扩张困难,供需紧张或推动船舶价格继续创下新高,预计周期将长期上升,高繁荣不会改变许多公司的业绩灵活性。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经视野立场!(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相关推荐

评论(0)

我要跟帖
已输入0
发表
新评论

18458

阅读

6

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中经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