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什么也不能苦了朋友圈”。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能影响朋友圈的光鲜。”年轻人即便生活简陋,也要努力营造出一个华丽的社交形象。
“用手机拍照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出门时怎能不带上相机。”近年来,林瑶在每个小长假和个人闲暇时,都会拿上相机,穿梭于城市、乡村和旅途之间,拍摄她心中理想的“大片”。
林瑶注意到,如今在街头巷尾、风景名胜和普通公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持相机,记录生活的点滴。他们已不仅仅是进行专业摄影,而是将其变成了一种新的自我表达和生活丰富的方式。
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相机市场正在恢复活力。
根据相机及影像产品协会(CIPA)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1月到5月,中国相机的全球出货量占比达到23.4%,首次超越欧洲,成为仅次于美洲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在两年前,由于智能手机的影响,该市场还被称为“夕阳产业”。
根据《日经亚洲》的报道,由于对智能手机相机拍摄效果的不满意,中国的Z世代正逐渐成为数码相机市场的新动力。
相机,这一古老的数码设备,似乎再次焕发生机。
一、买爆相机的年轻人
从“冷门”到“热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使用相机。林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最近,林瑶被称为“这一生必须拍照的中国女生”。她在海边旅游时人山人海,依然坚持用相机拍摄,并在朋友圈分享“天高任鸟飞”的美照;即使在爬雪山时感冒发烧,她也毫不退缩,拍了半个小时,还在社交平台上配文“小小雪山,我成功征服”。
林瑶曾说:“虽然我们知道朋友圈之外才是真正的生活,但通过自己旅行时拍摄的大片,我们依然坚信,这个世界非常美好。”
这几年,相机给她带来了不同的体验。“相较于手机,相机的照片质量更好,镜头使用起来也更灵活,而且手动参数设置让拍摄更具创意和美感。”
林瑶甚至打趣地说,买了一台相机就像“养了只宠物”,时不时就想带它出去“遛遛”,见到什么都想拍。在她看来,相机也是一种“情感投资”,“每当翻看那些相机拍摄的美丽照片,都会感到很治愈。”
林瑶认为,如今的“拍片生涯”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也不再仅仅追求“出片”。在无数次的取景和构图中,她领悟到这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的活动。“比如,拍摄时要学会放下,精简才能拍出好作品,这和人生的道理非常相似。”
林瑶对相机的投资十分慷慨,“这几年,她不是在购买新设备,就是在前往购买新设备的途中。”
林瑶认为,吃着不到十块的方便面,同时花费几千上万(元)购买相机的生活方式,并不矛盾。
林瑶的摄影装备不断升级,从大约3000元的入门微单产品,如尼康D3500,到5000元左右的富士X系列,再到8000元以上的索尼A7M4和佳能EOS系列。
当然,林瑶也采取“边买边卖”的方式,不喜欢的或无法满足需求的相机,都会直接放在平台上出租,这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图:社交平台关于“相机+旅行”的内容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与林瑶相似,近年来95后的乔帅也迷上了摄影。“之前我总觉得相机很笨重,手机就足够满足我的拍摄需求。”
不过现在,乔帅直言相机的效果让人赞叹,“再好的手机拍出来的效果也比不上相机。”
自称“牛马”的乔帅,把摄影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他常常背着相机外出拍摄,认为“没有什么比拍出一张美丽的照片更能治愈心灵了。”
乔帅有时会去公园与“资深摄影师”们一起拍鸟(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也会专门为拍摄星空或日出而长时间守候。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朋友外出游玩的“专业摄影搭档”。
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乔帅不断更新他的摄影设备。最近,他花费超过3万元购买了尼康Z9相机,并配备了新镜头。他表示:“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拍出的效果简直是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两年来,他购置相机和镜头,前后花了大约十万元。乔帅坦言,购买相机时,他几乎不会多加考虑,“只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想买就直接买了。”
乔帅认为,投入于“爱好”是完全合理的,“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投资,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评估。”
与林瑶和乔帅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用相机拍摄的照片,并推荐适合不同场景的相机。
在小红书上,与#相机相关的笔记数量超过1700万篇。其中,近400万篇笔记探讨了“相机与手机拍照的区别”,引发了网友们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
许多网友表示:“自从用了相机,手机的拍摄效果就再也吸引不了我了”、“和相机相比,手机拍照显得很逊色”、“人生建议,想要拍出好照片,就得舍得投资买一台相机”……
二、谁的“全民相机时代”?
年轻人的热衷使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相机市场明显复苏。
“这两年来,店里的生意确实有所回暖。”北京市朝阳区某佳能专卖店的店员小林表示,最近两年,来店购买相机的顾客明显增多。
“小林对笔者表示,在今年五一之前,店里的销量出现了小幅增长,其中微单相机最受欢迎。他提到,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微单,而中年人则更青睐单反相机。”
小林表示,一些热门型号的产品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这种情况以前是从未见过的。”
正如小林所提到的,之前也有媒体报道,某些热门相机的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情况。在上海淮海中路的一家相机专卖店里,摄影爱好者感叹道:“热销机型必须通过抽签才能买到,甚至需要每天在店门口等候碰碰运气。”
类似的情况在南京、杭州等城市也非常常见。以富士X100VI九十周年限量版为例,该款相机的售价为1.42万元,国内限量发售265台,但却吸引了多达120万人进行预约,二级市场的溢价甚至达到了40%。

图:北京市朝阳区某相机专卖店
来源:《听筒Tech》拍摄
各大知名品牌的财务报告也都显示出良好的业绩。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尼康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4.2%;而佳能在中国市场的数码相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
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按地区划分,2024年中国市场的数码相机出货额相比2023年增长了28%,这一增幅明显高于2019年的15%。CIPA还提到,中国的Z世代年轻人对于高质量图像的追求是促进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几年前,数码相机的市场状况并不乐观。小林对此感触很深,他说道:“我们算是行业里的领先品牌,店铺位于一线城市的CBD,但之前的客流依然不尽如人意。”
小林认为,原因之一是相机的价格不菲,主要是为了吸引专业摄影师进行付费使用。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数码相机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近年来,以小米、华为和OPP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在“像素、光影和人像”技术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购买。
小林认为,相机之所以重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毕竟,拍到一张让自己满意的照片,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此外,小林也认为社交平台的推动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直播电商、短视频和Vlog的快速发展,使得相机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生产力”。与此同时,抖音和小红书上的用户在创作内容时面临的“出片焦虑”,也让相机成为了被视为“时尚单品”的象征。
小林向《听筒Tech》表示,今年五一期间,许多顾客来到店里,询问关于数码相机的高级感光组件、光学技术和手动控制功能,并且想知道这些相机能否拍出比手机更高质量的照片。
一些顾客还表示,他们喜欢在社交平台上(特别是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非常关注机器的录像功能和对焦系统。
小林还提到,目前年轻人对影像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非全幅无反相机的主流价格区间在5000到10000元,像是索尼A6400和富士XT30等机型备受欢迎。此外,佳能EOSR50因其兼具便携性和专业性,也成为了热销产品。
在小林看来,“如果不拍出一张好照片,怎么能在朋友圈分享呢?”这种消费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市场发生了变化。
三、相机不再“古早”
实际上,表面上看似矛盾的“萎缩”和“增长”,实际上是行业向高端化和专业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使得年轻人再次对数码相机这种经典产品产生了热情。
林瑶和乔帅认为,当前相机制造商正在借助AI技术改变拍摄体验,未来AI自动剪辑、场景识别和智能构图等功能将成为相机的标准配置。
例如,有报道称索尼A7RVI可能配备8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和AI芯片,以实现实时跟踪与自动对焦;而佳能EOSR1的高像素版本则以“专为运动而生”为口号,通过算法来降低运动模糊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在特定场景中,厂商们也在实施“精确打击”。
可以看出,传统相机制造商也纷纷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供应商”。之前,索尼专为Vlog拍摄推出了“ZV系列”;佳能的EOSR系列则通过轻便和智能化的功能抢占市场份额。
在小林看来,厂商们正在打造一个“硬件+软件+社区”的闭环,从“硬件”到“内容生态”,以吸引更多年轻用户。
例如,有些品牌推出了影像学院的培训课程,还有一些品牌与视频公司联手推出创作者计划,使得相机不仅仅是拍摄工具,更成为连接内容平台的入口。
除了传统相机制造商,一些科技公司的创新也受到年轻人的热爱,尤其是那些配备运动相机的创新品牌。
同样热爱用Vlog或视频记录生活的林瑶和乔帅都表示,他们目前在考虑购买运动相机,认为《听筒Tech》很有帮助。
林瑶认为,手机的拍摄功能常常无法满足高质量视频的要求,画质和镜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传统相机在防抖效果上也不尽如人意,并且通常较为笨重,使得在拍摄运动场景时显得不够便捷。因此,轻便的手持拍摄设备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运动相机设计小巧,可以轻松放入口袋,配备了1英寸的传感器,即使在高光照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细节清晰。与智能手机和普通相机的电子防抖相比,它提供了更好的画面稳定性。
“即使在运动中,比如跑步、攀爬或低角度拍摄,画面依然保持平滑。这些特点正是吸引林瑶等人购买的原因。”
在引入AI技术后,大疆运动相机系列的受欢迎程度显著提升。去年,搭载AI技术的OsmoAction5Pro正式上市。根据蝉魔方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的双11热销商品链接TOP10中,大疆占据了前五名,其中OsmoPocket3、Action4和Action5Pro三款产品的销量均超过了1万单。
当然,尽管数码相机重新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但市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隐忧。例如,智能手机长期以来的激烈竞争、供应链风险以及价格泡沫问题,都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如何在环保需求与商业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乔帅看来,对于相机设备,他认为如果是用于工作的,通常不会特别关注设备本身,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就可以。而新手则更倾向于关注相机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乔帅表示:“如果有需求,建议新手可以先找一台二手相机来练习,或者租一台相机,熟悉光圈、快门和ISO等设置,同时多做构图练习。等到真的喜欢摄影之后再考虑购买相机也不迟。”

图:北京朝阳区某相机专卖店
来源:《听筒Tech》拍摄
正如乔帅所提到的,对于那些热爱摄影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租赁”相机。
在小红书上搜索“哪个相机租赁平台更好”,结果显示有超过54万条笔记。在“闲鱼租赁”上,热门的佳能G12相机有超过300人表示想租。在“人人租”平台上,95新状态的富士X100F旁轴相机,最低租价为14.59元/天,租期为1天;全新的影石insta360Go3运动相机,起租为3天,租金约为11.93元/天。
乔帅认为,“这些实际上都非常划算。”无论是购买还是热衷于租赁,都是行业从“冷门”转向热潮的体现,也说明相机市场上演了一场“中国式突围”。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相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这一转变经历了从“技术崇拜”到“情感表达”,以及从“日系垄断”到“国产破局”的过程。
当Z世代拿起相机记录生活时,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场改变全球影像产业格局的浪潮。
未来,这场“全民拍摄”的潮流是否能持续发展?答案可能蕴藏在每一个按下快门的时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