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座大山,荣耀终有一别。

当聚光灯亮起时,荣耀的CEO李健从黑暗中走出,首次在国内亮相。
与其他发布会不同,李健并没有讨论参数和产品细节,而是罕见地通过三个故事向公众传达了他对“真实”的思考。当李健讲述第一个故事,即关于原生家庭的经历时,令人不禁联想到他所讲述的也是荣耀的平行叙事。
李健的经历仿佛是一次巨大的起伏,从曾经的辉煌跌落到谷底。他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那个从大山里走出来,进入县城读书的少年,在第一次的摸底考试中却名列最后。
此时的荣耀,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境况。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荣耀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4%,排名第五。今年第一季度,荣耀的销量表现仍然受到压力,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3%。与2024年第一季度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品牌相比,荣耀正面临着“艰难时刻”。

在顺利时要积极拓展,在困境中要反思内心。在最低谷时的荣耀,需要在最初的信念中寻找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接手荣耀的这半年中,李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着手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一系列战略规划。
今年年初,荣耀在中国区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共涉及38个核心岗位,其中有45%的岗位负责人发生了变化。在3月份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李健宣布了荣耀的阿尔法战略,计划将公司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
李健并不是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但他依然从一个小镇上的考生考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荣耀也曾经历过独立的重大挑战,曾经在销量上经历过起伏,形成了“微笑曲线”的两次波动。
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往往占据大多数,起伏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
终有一天,荣耀会在巅峰时刻证明——所有的“低谷”并不是黑暗的过去,而是我们走过的历程。
一、三起两落的荣耀,回归真实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荣耀,此前已经历过两次大起大落。
2013年,荣耀作为华为旗下的中端手机品牌,仅在短短几年内便迅速夺得了互联网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声势强劲。然而,到了2020年,华为因自救而选择剥离荣耀,导致荣耀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瞬间降至仅3%,而海外市场则完全失去了份额。

荣耀曾经一度遥遥领先,却突然跌入低谷。但在接下来的2至3年内,荣耀的市场份额迅速回升,呈现出销量复苏的“微笑曲线”。
然而,这个励志故事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2024年,华为手机重新上市,改变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布局。同时,荣耀作为华为的延续,也受到了市场份额的影响。
此时此刻,荣耀再次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前行的方向。
经过将近半年的沉寂,在李健的首秀发布会上,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作为李健在国内的首次亮相,荣耀400展现了强大的冲劲。
这种动力体现在荣耀竟然把一款原本的“中端手机”打造成为了“轻旗舰”。
作为一款中端手机,其实只需在某一项能力上有所突出。例如,华为的NOVA系列、vivo的S系列和OPPO的Reno系列都专注于拍照功能,而IQOO则强调游戏体验,一加则侧重于性价比配置等。
然而,对于沉寂了半年的荣耀来说,这仍然不足够。荣耀希望能够改变市场的认知,在推出真正的旗舰产品之前,先为消费者提供一款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从产品参数来看,荣耀400配备了相当高级的硬件配置。
7200mAh的青海湖超大电池以及护眼的绿洲屏幕,都是荣耀以往在旗舰机型上的重点配置,而荣耀400则将这些都一一具备。AI功能方面融汇了之前荣耀的精华,更新了AIOS、YOYO智能助手以及AI计算摄影等功能。在其他品牌在中端机型上拼尽全力追求影像效果时,荣耀则直接推出了2亿像素的大底传感器,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技术上的冲击”。

荣耀400在海外预售时凭借其相当诚意的产品配置,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自荣耀400启动海外预售以来,预订量达到了前代产品的2到3倍,这增强了我们对荣耀400在国内市场的信心。荣耀销售与服务总裁王班表示。
从荣耀400中可以看出,荣耀手机的设计理念正在悄然改变。
荣耀公司产品线总裁方飞表示:“这款荣耀400是基于全新的理念打造的荣耀数字系列,未来我们将推出的产品都将有大幅的变化。”
荣耀400的变化仅仅是个开端。
今年2月,荣耀中国区副总裁林林在文章中表示:“2025年将是产品的重要年份,各个产品线都将经历焕然一新的迭代。”

从产品销售表现来看,新的产品策略正在帮助荣耀重新赢得部分市场份额。
“今年上半年是荣耀新品发布的淡季,尽管只推出了荣耀Power和荣耀GT两款新手机,荣耀在国内市场仍然达到了超过13%的手机激活市场份额,这对中国区团队来说非常不易。”王班表示。

可以看出,勇于真实面对市场的荣耀,始终拥有重整旗鼓的勇气。
刚进入第二季度,荣耀品牌重新回到了中国市场的前五名,品牌影响力再度上升,荣耀在中国地区的基础实力实现了全新的复苏。
“荣耀没有消亡,而是重新焕发了活力。”李健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感慨道,正是为了使荣耀继续存在,这些人付出了全力。
二、市场的潜能,藏在AI终端的蓝海
稳住手机的基本盘,只是荣耀回归的第一步。
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瓶颈。根据IDC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预期将从2.3%下调至0.6%。
这注定是一片红海。
“手机是否重要?当然重要。但是现在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实现10%或20%的增长。如今的市场是一片红海竞争,智能手机正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应用转变,竞争也愈发激烈。”李健在会后的群访中表示。
要想追求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必须寻找新的蓝海。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改变终端的未来形态。”李健指出,AI对终端的重塑所带来的机遇,就是这一片蓝海。
3月2日,李健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正式推出荣耀的“阿尔法战略”,宣布公司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
荣耀的阿尔法战略将采取三阶段实施方案:
第一步是开发出真正智能的手机。荣耀将在自己最擅长的手机领域,推出真正的AI终端。第二步是构建一个智能生态系统。荣耀旨在消除不同品牌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障碍,使AI无处不在。第三步是创建一个智能世界。在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荣耀作为时代的共同创造者,积极参与人类文明的新模式。

通过“三步走”战略,我们可以看出荣耀的定位变得愈发明确。这也是荣耀在从华为独立后,不断探索自身本质的过程。
观察一个公司的举措,不仅要听它说了什么,还要关注它实际采取的行动。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终端设备,这已成为业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实际应用中,各家的成果却大相径庭。目前,苹果手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仍与Siri语音助手相当;而荣耀则不断大胆尝试,勇于“抢先吃螃蟹”。
从首款智能手机到首个手机相册的AI图生视频,荣耀在创新方面的勇气源于其战略信念。
曾经,在华为内部,所有的底层技术都由华为支撑。因此,荣耀独立后,一方面必须全力进行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尽快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李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荣耀的定位可用一个字概括:干!专注于技术、商业和产业。
这一点可以通过荣耀的两次人工智能合作体现出来。
首次是在2024年,荣耀与智谱合作,推出了业界首个成熟的手机智能体YOYO。第二次则是在荣耀400发布时,与生数科技合作,实现了手机端的图生视频功能。
随着合作的增多,荣耀希望在人工智能终端时代成为领军者。
然而,荣耀深知完成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就像当年秦国为了统治天下而广泛吸引人才一样,荣耀在发布会上启动了百万雄鹰计划,计划面向全球吸纳百万年轻人才。
李健表示:“组织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举措。”
“全球百万雄鹰计划”包含四个子计划,专注于尖端技术突破、销售体系构建、毕业生人才储备和用户体验官的选拔。例如,“擎鹰计划”主要集中于尖端技术的突破,旨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在人工智能、设计、影像、硬件和软件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
这也意味着,荣耀正在逐渐摆脱过去对华为的依赖。
就像孩子成长的过程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必然会与原生家庭渐行渐远,走向独立。而这一独立的旅程,也注定使其与华为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
三、与华为告别,荣耀的“精神三变”
荣耀的变革,正如尼采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重转化”。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篇,通过骆驼、狮子和婴儿的象征,描述了人类从承受重担到突破界限,再到重获新生的历程。
骆驼象征着承载外部标准的束缚,狮子则代表了勇于打破传统规范的精神,而婴儿则体现了在破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
尼采提倡人们追求超越人类精神的境界。在李健看来,一家伟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同样如此。
在这次发布会上,李健分享了荣耀文化的三部曲。
“回归真实,与灵魂对话。将科技与人文结合,尽可能释放个体潜能,实现自我超越。”这是李健对荣耀文化三部曲的诠释。

哲学上的精神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应转化为实际的业务成果。
除了专注于构建AI生态系统,荣耀在组织架构、销售和技术等方面也在不断努力追求自我提升。
首先,在自我超越和走向新生的过程中,“人”的变化是最为关键的。
最近六个月,荣耀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大幅调整。
在李健任职的四个月内,荣耀全球8个大区中的6个负责人的职位进行了调整。通过“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李健完成了中国地区关键岗位的人员安排,涉及38个关键岗位的主管,其中有45%的负责人发生了变化。
在阿尔法战略实施之后,荣耀新设立了五个一级部门。
李健解释道:“我们设立了新产业孵化部,以增强对新兴产业的探索。同时,随着AI时代的到来,我们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旨在研究未来的商业模式。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品牌营销部,负责全球品牌的营销工作。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强化与用户的接触和认知,我们建立了消费者洞察与体验部,同样是一级部门,这将加强用户的洞察、体验和运营管理。荣耀还进一步强化了战略部门。”
荣耀在人才选拔方面,展现出“有才能者优先”“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
例如,前华为中东非地区销售负责人王元琳,曾担任荣耀终端的海外渠道部长,在荣耀全球化市场的重点布局中表现尤为优秀。过去一年,荣耀在拉美、中东非和亚太等地区的增长均超过50%,而在东南亚的增幅甚至超过了100%。因此,王元琳在年初被调回国内,负责市场份额更高的荣耀中国区,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除了高管之外,李健也非常认可一位负责机器人算法研究的普通研发人员。这位名叫陈琳的小伙子在发布会的开场故事中成为了重要角色之一。
毫无疑问,这也反映了李健对创新领域和前沿技术的高度重视。

除了调整组织架构,自李健上任以来,他首先明确了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全球化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提升销量的上限,从而将荣耀的收入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以荣耀400的海外版为例,荣耀在本地化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人工智能功能上,荣耀与谷歌进行了深入合作,推出了基于Gemini的AI交互系统以及谷歌Veo2的图像转视频工具。值得一提的是,荣耀在中国市场则选择与生数合作,实现图像转视频功能。通过选择不同的软件供应商,荣耀展现了其全球化产业链整合的能力。
然而,全球化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此,拓展全球视野和建立渠道将为荣耀阿尔法战略的后续两个步骤奠定坚实而持久的基础。
在技术方面,荣耀对技术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
为了解除“荣耀缺乏技术”的偏见,荣耀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手机系统和影像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
据报道,荣耀新设立了一个AI新产业部门,并将与AI相关的研发工作提升为一级研发部门。目前,AI和软件部门的员工总数已达到2600人。
我们新设立了AIOS、AI硬件、AI平台等部门。产品需要对经营结果和竞争力负责,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AI及软件的四个部门也要对AI的竞争力承担责任。每当有新手机发布时,我们都要思考如何提升AI的竞争力,并对云服务的成果负责。李健向公众详细阐述了研发团队的构成及其背后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实现阿尔法战略的目标,李健表示,未来五年荣耀将投资100亿美元用于AI终端技术、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如果参考雷锋网此前披露的荣耀2023年约90亿元的利润,荣耀的投入可谓相当巨大。
目前,荣耀在软硬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仅在手机方面,荣耀已经实现了YOYO助手、MagicOS、激光雷达以及自研射频增强芯片等多项技术。
扎实的技术基础使荣耀积累了强大的AI潜力。荣耀发现,AI、操作系统和硬件等底层技术栈之间是互通的,这样可以迅速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不仅仅是具身智能,荣耀还为所有新型AI终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任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增长曲线。作为一家AI终端生态公司,荣耀也将致力于打造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增长曲线。”李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