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野首页研究报告中经榜

这家龙头凭什么成为光伏反内卷的最佳样本?

2025-06-20 03:25

文 / 新能源正前方   编辑 / 庄梅

字号

 2025年6月11日,钧达股份旗下的捷泰科技在SNEC大会上推出了三项核心电池技术:主流的N型电池、针对高端分布式应用的xBC背接触技术以及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展位吸引了大量客流,尤其是国际客户,纷纷聚集在此。

2.jpg

 一、极致专业化,以轻资产穿越周期

 在过去的几年中,垂直一体化在光伏行业曾经非常流行。然而,现在回顾过去,才明白这只是某一特定时期的现象。当时需求迅猛增长,同时融资市场也异常宽松,一体化和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快速扩张的诀窍。

 垂直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利用杠杆进行经营。当行业处于上行周期时,可以实现效益的放大;然而,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全链条的压力会加剧。而专业化的厂商则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环节,从而有效地分散了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在光伏产业链价格下滑后,垂直一体化的趋势和讨论也随之停止的原因。

 可以说,几年前光伏行业一体化的趋势只是由于多种机遇的巧合,以及光伏产业链较短而出现的阶段性偏差。社会分工从根本上决定了专业化才是符合商业规律的正道!

3.jpg

 钧达股份是一家高度专业化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光伏电池,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光伏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由于公司专注于光伏电池环节,因此能够避免在硅料到组件整个链条中的资本支出压力,从而实现轻资产运作。此外,因没有竞争关系,企业与上下游的硅片和组件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正是由于始终专注于光伏电池的核心技术,公司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领先优势,还始终处于行业的前沿,实现了健康的发展。这也是钧达股份在过去几年中,能够在P型向N型技术迭代的浪潮中率先脱颖而出,并持续引领行业的原因。

 到2024年底,公司将拥有44GW的全N型电池生产能力,预计2024年出货量为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中N型电池出货量为30.99GW,超过90%的占比,同比增幅达到50.58%。据InfoLink数据统计,钧达股份在2024年的电池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N型电池产品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4.jpg

 光伏电池是光伏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其转换效率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进而影响终端电站的发电量和投资回报。在过去两年,行业遭遇了产能过剩的困扰,开始从以产能扩张为主要目标的粗放发展阶段,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许多光伏企业开始反思内卷、专注于核心业务时,钧达股份作为专注于光伏核心技术环节的专业电池制造商,已成为反内卷生存的优秀典范之一。

 二、技术为王,效率护城河破解同质化内卷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始终是光伏行业的核心课题,而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和根本的方法。正是由于光伏行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才促成了其如今的快速发展。

 这意味着在光伏行业中,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只有持续保持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紧紧握住这一关键点,才能有效打破同质化的内卷现象。

 钧达股份凭借极致的专业化,持续专注于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建立了坚固的技术护城河。

 在P型时代,公司是行业中最具专业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之一,而在N型时代,更是持续引领行业前沿。到2023年,公司N型TOPCon的量产效率达到了26%,在行业平均水平上形成了明显的代差。进入2024年,公司不断更新产品,通过创新地叠加J-HEP半片边缘钝化和J-WBSF波浪背场技术,实现了电池片钝化性能以及双面率等多个指标的全面提升,N型电池“MoNo2”系列产品的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达到了26.3%,非硅成本下降约30%。公司持续引领N型技术的进步,因此在专业化制造领域,其N型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在获得N型技术的领先优势时,公司始终坚持“预研一代、中试一代、量产一代”的技术研发理念,不断推进TOPCon电池工艺的升级和技术储备。通过新工艺的开发与优化,为2025年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jpg

 此外,到2024年底,公司中试的TBC电池转化效率相较于主流N型电池可提高1-1.5个百分点,并将持续推进TBC电池下一阶段的量产准备。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在实验室中的效率达到了31%,位于行业前沿。在此次SNEC光伏大会上,公司宣布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已突破32.08%,目前正集中攻克量产工艺和长期可靠性问题。

 未来,公司将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构建一流的研发团队与体系,以确保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技术是打破成本瓶颈的重要利器,深度专业化使得技术能够不断保持领先,而技术的优势又提升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这促使企业坚定地走向专业化的技术发展之路。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是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出海阿曼获先机,落子土耳其卡节点,出海走出新范本

 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出海成为了抵御内卷的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然而,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尤其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企业提出了全面的挑战。钧达股份同样展现了其出色的应对能力。

 2024年,公司加大了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构建全球销售服务网络和参与国际展会等方式,不断开拓客户和认证。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和综合产品优势,公司迅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进展。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4.69%大幅跃升至23.85%。到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58%!在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国际市场,公司占有率已位居行业前列。

 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推动从“中国制造,全球销售”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新格局转型,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产能转移的模式。

 在2024年,钧达股份与阿曼的一家政府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阿曼共同建立一座年产能力约为10GW的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GW的产能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6.jpg

 时机来临,天地间齐心协力。随着美国在全球掀起关税大战,特别是对东南亚转口贸易进行调整后,公司的阿曼产能布局迅速成为最有利的出海方案。

 国金证券之前根据海外光伏产能规划及各类关税,计算了2025年输往美国的产能成本曲线。结果显示,美国本土组件搭配阿曼电池产能成为除美国本土组件电池产能外,成本最低的输美方式。在美国组件产能达到理想开工率的情况下,比较电池片边际产能的制造成本,美国本土组件与阿曼电池产能的盈利将超过每瓦7美分。

7.jpg

 换句话说,全新的关税战争反而突显了公司在阿曼的低税率生产能力的独特性。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提高整体盈利的灵活性。

 最近,钧达股份与土耳其本土新能源技术领先企业Schmid Pekintaş Energy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土耳其共同建设首期2GW的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后续计划提升至5GW。

8.jpg

 土耳其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美国的关税战影响下,中欧之间的合作逐渐升温。同时,土耳其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已建立超过15GW的组件生产能力,但光伏电池的生产能力却明显不足。因此,钧达股份与土耳其厂商合作建立本土生产能力,不仅能满足土耳其国内快速增长的光伏组件需求,还可以通过土耳其作为跳板,直接进入欧洲和美国市场,特别是欧洲。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谁能率先在土耳其这个亚洲跳板上进行产能布局,将有可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钧达股份的战略眼光无疑令人钦佩。

 为了支持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公司正在积极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2025年5月8日,钧达股份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和H股双地上市的光伏企业!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为公司的经营提升和质量提升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四、结语:反内卷的本质是系统性错位竞争

 随着行业面临产能困扰,反内卷逐渐成为光伏行业的共识。然而,反内卷不仅仅依赖于控制产能,也无法仅靠行业自律。反内卷的本质是一场系统性的错位竞争,从商业模式、技术到市场各方面进行全面错位,以此获得最终的竞争优势,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钧达股份无疑是一个典范。在商业模式方面,它拒绝全产业链的杠杆运作,专注于专业化以应对一体化风险;在技术层面,则以代际效率的提升取代价格竞争,通过技术溢价来抵御行业价格波动。在市场方面,钧达股份通过产品和产能的双重国际化,抢占竞争的关键位置,并通过资本的国际化锁定融资优势,从而提升品牌效应。

 这三者逐层推进,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构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错位竞争体系。

 最终,随着光伏行业从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向精细化运营,能够幸存下来的企业必定具备技术迭代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务韧性。钧达股份作为一家专业的光伏电池制造商,其经营策略恰好契合光伏行业反对内卷的基本逻辑,必将在未来的光伏市场中脱颖而出,持续获得良好发展。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经视野立场!(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相关推荐

评论(0)

我要跟帖
已输入0
发表
新评论

热门文章

关于中经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